秋风起,阳澄人家正忙时
2013/9/26 13:32:00 苏州新闻网

第一次拜访阳澄湖,它对我却并不陌生,在汪曾祺所作的《沙家浜》唱词汇里,我对它神往以久,“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如今,一碧万倾的湖水近在眼前,空气清新,湖水澄明,水草摇曳,虾兵蟹将们隐蔽其中,像风一样自由穿行,好一个幸福自在。
几场秋雨过后,居住在阳澄湖畔唯亭镇阳澄半岛上的蟹农们比以往更加忙碌了。
天气凉快了,阳澄湖底的大闸蟹一天一个样、日渐丰满。9月17日,半岛居民蒋宝根告诉记者,“好几天没睡过好觉了,农家乐晚上打烊时已是半夜11点多,早上4点多就起来喂蟹、捉蟹了,一直忙到八九点回家,紧接着就得准备食材了,食材充足,食客才欢喜到这里吃饭……”蒋宝根说,这几日他都睡在自家给养船上,这样更方便看护自家承包在阳澄湖里的40亩蟹塘。前不久,听说有蟹农家养了大半年的成果,被人贼了去不少,半岛上的蟹农们更加谨慎了。
半岛居民一半以上依赖养殖大闸蟹谋生。蒋宝根和妻子钱林珍从20多年前开始养蟹,如今俩人双双48岁,风霜悄悄染白额头,走过21年风霜雨雪,大闸蟹帮他家换上了快艇和小汽车,今年他们又乘着半岛开发的东风,开办了珍嫂食府,他家的阳澄湖大闸蟹也走上了自产自销的阳光大道。
岛上一年四季各有景致,但最热闹的还属秋天。从9月中旬开始,上岛的客人陆续多了起来,只为一尝盛名在外的阳澄湖大闸蟹。钱林珍说,阳澄湖大闸蟹的特点用8个字就可以概括——青背、白肚、金爪、黄毛,因为只有阳澄湖这样优质清澈的水源,才能让大闸蟹免于污垢的积累。据说,在西风吹得紧的下半夜,皓月当空,螃蟹会成群结队爬到围网上,熙熙攘攘,场景甚是壮观,只可惜这盛大景观我没有碰上。
钱林珍是地道的农家出身,但是一转身,她又是头脑灵活的珍嫂食府老板娘,举止言谈颇有一股子“阿庆嫂”的风范;也是后厨里能干的掌勺大厨,还是家族中能干的大闸蟹销售能手。入行21年来,她家的蟹塘几经变换,产量和业务基本是逐年递增,回想这一切苦乐酸甜,钱林珍除了感叹最初自己初生牛犊不怕虎挖到第一桶金之外,也毫不讳言自家的运气太好。说到今年的大闸蟹,钱林珍开心不已:“今年阳澄湖的水质比去年好,从湖里爬起来的螃蟹很大,雄蟹基本都是四两以上,雌蟹三两五以上,去年40亩蟹塘产出5000斤大闸蟹,今年的成色和产量肯定好过去年呀!”
水质好,是养出优质大闸蟹的第一个关键。另一关键是,要在每年冬春之季放养蟹苗之前,在塘里养好水草。这就是钱林珍积累21年的养蟹秘诀。“养大闸蟹就跟养育小孩一样,每天要喂小鱼小虾和玉米粒给它吃,吃饱了它就游到水面晒太阳,玩累了它就要躲在茂盛的水草里睡大觉,只要把水草养好,天再热也不怕它出状况,它就躲在厚厚的水草下面享清福哩……”
午后,坐在农家乐门前绿荫下,清冽的湖风从水面掠过,带来温润的水气,远观湖面鸭子悠游,芦苇直映苍穹,嗅着随风飘过的桂花香气,听“珍嫂”细数养蟹多年种种琐碎和趣闻,散发出欢笑无数。这湖、这风、这人、这蟹,这阳澄碧水,不仅是蟹的天堂,也是阳澄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