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千灯:古韵今风在这里交融
2013/11/14 10:09:00 省旅游局网站

古朴的石板路,充满江南古镇风情的小桥流水,古戏台传来的悠扬昆曲声……有着悠久历史的千灯在保护好传统文化的同时,用现代手段打造“十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让古韵今风在这里交融。
打造传统文化“活招牌”
昆曲、古镇和顾炎武国学一直是千灯文化的品牌,也是特色优势。为了将传统文化更好地发扬,千灯镇不仅修缮了古戏台、顾炎武故居,还建立起小昆班,从娃娃培养对昆曲的兴趣。近日,千灯镇还成立了音乐舞蹈家协会和戏剧曲艺家协会,传统文化进一步得到推广。
千灯,是昆曲鼻祖顾坚的故乡,是昆曲的发源地。为了让在孩子们在认识、理解中激发兴趣,陶冶情操,传承昆曲文化,千灯小昆班于2004年正式成立,13朵小梅花金奖得主先后在这里诞生,以青春版《牡丹亭》享誉海内外的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也曾来到这里寻根,并为小昆班题字“昆曲仙乡”。
随着中国昆曲研究中心教学实践基地在千灯古镇挂牌,秦峰塔、顾炎武故居被评为全国文保重点单位,歇马桥古村落的完善修复,千灯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活力。今年7月份,纪念顾炎武诞辰四百周年系列活动的展开,更让来自国内外的100多位顾炎武研究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千灯再次成为焦点,打响了属于自己的文化“活招牌”
“十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惠百姓
“以前,影剧院是老百姓文化休闲的唯一去处,现在千灯不仅将老影剧院修葺一新,还将建起功能更完善的文体中心。”据千灯镇文体站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千灯将以大型设施为骨架,延伸载体功能,形成“十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休闲的乐趣。
走进千灯公园,河泊、小溪、小桥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的风光图,顾炎武、顾坚、昆曲等千灯历史文化变成景点在这里“开花”。走在林荫路上,感受着千灯悠久的文明在这里融合,令人心旷神怡。而像这样的公园,在千灯还有很多家。
千灯镇共有16个村及6个社区,如今文化设施已基本完善,农家书屋、市民学校、影剧院、书场、文体中心、儿童公园、新昆山人文化俱乐部等文化载体的不断建设,让千灯人多了很多文化休闲的新去处。
群众文化活动“花开遍地”
评弹、 舞蹈、戏曲、朗诵、合唱……9月25日,千灯镇政府广场上热闹非凡,2013千灯第七届群众文化艺术节在这里拉开帷幕。13个精彩纷呈的节目全部来自千灯的各个社区、村、企业和学校。截至目前,千灯镇已连续举办了7届群众文化艺术节、9届文化旅游节、6届全民阅读节、5届徒步大会,加上广场天天演等系列活动,每年100余场文化活动为千灯百姓的生活注入了新活力。
近年来,千灯镇通过硬件投入、平台搭建、作品创作、培育传承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积极打造群众文化舞台。群文活动不仅在数量上不断增加,质量上也得到了加强。群众快板《金千灯巨变值得赞》、上海说唱《千灯一日游》等20多部曲艺节目均备受百姓喜爱,其中《如诗如画美昆山》更是获得了苏州市群文大会金奖。
目前千灯镇共形成曲艺、书法、摄影、舞蹈等70多支文体团队,不仅丝竹队成为千灯特色团队,施家泾村的舞龙队、炎武社区的文艺队等队伍都走上了文艺汇演大舞台,成为千灯群文活动发展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