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怀古 天平赏枫
2014/12/1 9:13:00 文/梁淮山

秋冬季节,最适合爬山。现在是导游休息的时候,于是大家相约去爬山。同行有龚建国、顾兆荣、曾国,气温回暖,阳光和煦,最宜出行。我们商量好,既然难得出来,索性玩个痛快,上午灵岩怀古,下午天平赏枫。
一行四人,龚建国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知识广博,是我们的老大哥,自然也是我们的绝妙导游。我们一路说笑,边走边分享着平时带团的趣闻,每到亭台胜迹,顺便品读匾额和楹联。素来知道灵岩山的吴宫遗迹,没想到清代状元毕沅曾筑“灵岩山馆”,号“灵岩山人”。毕沅在木渎从学于著名诗人沈德潜,后来培养了章学诚、段玉裁等大家。灵岩山是他少年时代读书治学之地,他不负众望,三十岁高中状元。
灵岩山上灵岩寺香火鼎盛,香客如织,李白、白居易、刘禹锡、高启、顾炎武都曾吟咏过,并且智积、圆照、印光、明学等高僧都曾主持过灵岩寺,可算江南名刹。龚大哥说灵岩山的佛非常灵验,还上香三柱,虔诚三拜。对于拜佛的人,我是心有敬意的,佛教友爱慈悲,普渡众生,拜佛之人都是心善慈爱之人。久闻灵岩山的素面,记得白居易宝历年间在苏州任刺史时,每次来灵岩山都吃在灵岩山,住在灵岩山,我想来过灵岩寺的文人骚客都曾吃过这里的素面吧。我们的期待,在龚大哥的引领下,变成现实。龚大哥说,一点没变,还和小时候一样,也还是那个味道,我想他童年的时候应该是要排队的,因为只有逢年过节才会来,那时人一定很多。我们每人点了一碗香菇面,小顾和曾国还对着碗上“灵岩素面”四个字,拍了照,名刹的一碗素面带着禅意,心静又悠闲。
出了寺庙,我们继续爬山,一鼓作气,到了山顶,请别人帮我们拍了一张合影,以作纪念。曾国说,三男一女很像四人帮,真是“应景之词”,可怜的小顾不幸成了江青。此外,龚大哥带我们看了一段古墙,图案呈梅花状,每个石头周围都有六块石头,恰如梅花的六片花瓣,墙只有很短的一段,极为珍贵,让我们很为惊叹,龚大哥以资深摄影师的身份每人拍照,尤其是给小顾拍很多绝对艺术的照片。一个黄衣女孩倚古墙侧立,看着远方的天空,真的很美。
下午,我们来到了天平山,今天是第一次来,想看的很多,天平的红枫,高义园,天平山庄,白云泉,还有一直想要拜谒的林昭墓。一进大门,我们就被眼前的美景惊呆了,火红的,金黄的,浅黄的,青翠的,各种色彩杂陈,绚丽至极。虽然没有打霜,但是到处有火红的枫叶,有的枫叶正在变红,还有的鹅黄,还有的还青着,等着霜的降临。金黄的银杏和火红的枫树相得益彰,美不胜收。还有一棵枫树,从上到下,颜色不一样,最上面是火红的,中间是鹅黄的,下面是绿色的,每片叶子的正反面颜色还不一样,从下往上看真是多姿多彩。
行走在树林中,面前的树叶五彩缤纷,若一幅画,让我们感叹于大自然的杰作。池塘边有一株银杏,满树金黄,显得似乎有些寂寞。夕阳西下时分,水面波光粼粼,银杏共天一色,独似深闺姑娘。看着彩色的树叶,感受迟来的金秋瑰丽。因为枫叶节,里面有很多节目,有吴桥杂技,有空中飞车。第一次现场看空中飞车好激动,演员的演出服很像军队里仪仗队的,英姿飒爽,看着摩托车和汽车在墙上驰骋,掌声四起。
天平山上有白云泉,白居易有《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山上一泓白云泉,给天平山增添了无限诗意。
天平山还埋葬了一个不屈的灵魂—林昭,曾血书“自由无价,生命有涯,宁为玉碎,以殉中华。”她声音永远在回荡,没去林昭墓,觉得很遗憾。下次要一个人专门拜谒,捧一束花,献上我的敬意,为这位为自由献身的烈士捧上一抔土。
[本文为梁近飞先生原创,本站已得到梁近飞先生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