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辉旅行社电话
0512-65160766

首页  >  旅游资讯  >  旅游文章

游震泽记

2014/12/12 9:12:00 文/梁淮山
游震泽记
    前些天从手机报上读到,震泽文化旅游节的消息,想抽空去看看。震泽,我路过多次,从未驻足。那里有师俭堂、慈云寺塔,有大禹、范蠡、西施的遗迹,此外,震泽八景小有名气,我曾在山东画报出的画册看过,来此凭吊游历的文人亦不少。震泽这个名字很亲切,“震泽”和“五湖”一样,是太湖的别称。对于震泽,我向往已久,我是最喜欢逛江南小镇的,所以它一直在我的计划上。周六风和日丽,携妻子欣然前往。

    震泽是吴江南面的一个古镇,从苏州过去要一个半小时,因为中途要经停吴江车站。震泽车站是新建的,宽敞明亮,坐落在頔塘河畔。“頔”意为美好,多用于人名这个字很熟悉,他让我立刻想到唐代于頔,我猜测这条河必与于頔有关。我撰写硕士论文时期,专门研究过唐代苏州郡守。于頔任过苏州刺史,所以对他曾有过一定研究。于頔贞元七年任湖州刺史,与苏州诗人来往唱和颇多,贞元十年改任苏州刺史,任间颇有政绩,毁淫词、拆庙宇、修街道、开沟渠。翻阅相关文献后,我的猜想被证实是正确的。頔塘河,原名荻塘河,因遍布芦荻而得名,从湖州流入苏州,全长六十公里,贞元八年,湖州刺史于頔修筑,民感其德,更名“頔塘河”。

    震泽镇分古镇区和新镇区,沿着頔塘河大桥往前就是新镇区,店铺林立,有现代化大超市,下桥右拐,顺着頔塘河就是古镇区。頔塘河其实是京杭大运河的分支,河边的小道很干净,可通车。首先游览的是文昌阁,是供奉魁星、文昌帝君的地方,后人多事加了一个财神,哪个庙若不保佑发财似乎就没人去似的,魁星不高兴也没办法。震泽镇出了不少的进士、举人。里面有个小和尚,在读一本佛教杂志,边上是香火柜台,能赚钱的庙都少不了和尚,哪怕与佛教无关。

    出了文昌阁,沿河行走,看到码头上妇女在洗衣服,河面上一座座拱桥,两岸是粉墙黛瓦的民居,很有生活气息,也有历史感。我喜欢这样一座座拱桥,它是一道静美的风景,不仅方便两岸百姓来往,也连接了历史和今天。最宽阔的一座是禹迹桥,是单孔石拱桥,为纪念大禹在此治水而建,雕刻着“轮回”和“云龙”图案,坐在上面会想起大禹治水的很多故事。大禹最后归葬会稽,就是今天的绍兴,江浙一代有很多大禹的遗迹。

    过了禹迹桥,就是慈云塔寺,此庙因塔而得名,建于宋咸淳年间,距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吴江地区规模最大的寺院,高僧辈出。本想登上慈云塔,看看震泽全貌的,可惜慈云塔不能上了。进门首先映入眼帘就是慈云塔,塔后是宽阔的广场,在我去过的诸多寺庙中,这是最空旷的,塔边是观音堂,梵音袅袅,我很喜欢这样的意境,便闭目小驻。广场的中间是大雄宝殿,两边有钟楼鼓楼,东方三圣和西方三圣。妻子突然叫我,她在草丛中发现一株美丽的花,矮小,花瓣妍丽,在初冬傲然开放,微风中摇曳。我感觉这株花,极像慈云塔寺,在滚滚红尘中禅韵袅袅。市区的寺庙多喧嚣,慈云塔寺相比之下,难得的幽静,我突然想读会书,妻子也视为美事。台湾林清玄的《在云上》,很适合在这里读,这是我最近一直在读的一本书,我喜欢这样充满禅意的文字,让世界安静下来。走出慈云塔寺,我很是依依不舍,希望有空在这里呆上半天。

    沿河是低矮的民居,极整齐,石板街非常干净,因为游客极少,所以多数店面都关着门,走在这样静谧的江南小镇,是很美的。最后一个景点是师俭堂,也是此行最重要的景点,它可以算是震泽的标志。师俭堂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占地两千七百多平方米,拥有房屋一百五十多间,它是现存的最完整的江南宅院之一,是集河埠、行栈、商铺、街道、厅堂、内宅、花园、下房于一体的古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师俭堂最美的是砖雕和木雕,保存完好。这里门楼、楼厅、敞厅的砖雕,精美生动,还有梁柱、椽檐、裙板、窗板、家具间处处镌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神话传说、戏文故事、历史典故、吉祥图案,层次分明,立体感强。师俭堂有皇帝御赐的九龙匾额,上书“钦若师俭”,皇帝对主人的节俭是非常肯定的。主人徐汝福确实是很节俭的,虽然他家有丝行、米行等,兼营地产,是震泽首富,有“徐半镇”之称。但是他勤俭持家,乐善好施,在乡间口碑极佳。游走在厅堂阁楼之间,踩在吱吱的木板上,仿佛回到古代,坐在主人的书房,阳光从西面洒进来,想到主人曾在这里幸福地读书,多少文人秉持“世间第一等幸福只是读书”的理念。我跟妻子说,我们小坐片刻,稍事休息,我读两篇散文给你听听,妻子微笑点头。我们安静坐着,我拿出《严文井散文》,读了《一朵淡紫色的小花》、《谈读书》。读完静静地坐了一会,继续参观。整个师俭堂,最简单的是主人的房间,可见主人的品行。他家的花园极小,但是妙不可言。方寸之间,堆叠假山,中有山洞,山上倚墙筑半亭,傍山植腊梅,山间有迎春花,假山南北依次有锄经阁、四面厅、回廊、藜光阁,尤其是四面厅,贯通南北,雕刻精美,古意盎然,最宜休憩,或雨或晴,或腊梅傲雪、或春花浪漫,或吟诗、或诵经,或雅聚,或独坐,皆妙。

    俭乃大德,诸葛亮说“俭以修身,静以养德”。“师俭”出自《史记》“后世贤,思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主人思慕东汉张俭,正是谭嗣同《绝命诗》中“望门投止思张俭”的张俭。很多朋友为收留张俭家破人亡,正因为他是有德之人。主人徐汝福一生俭朴,以诚经营,造福乡民,他的义举,至今为人称道,值得我们学习。
如此说来,师俭堂,也是后世做人的一间小课堂。

 [本文为梁近飞先生原创,本站已得到梁近飞先生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