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居
2014/12/22 9:31:00 文/梁淮山

江浙一带是我走得最多的地方,可是仙居始终无缘。仙居,顾名思义,乃是仙人居住之所。那神仙的住地会是什么样子呢?令我向往。机会终于来了。
提到仙居,首先令我想起的是汉代以前的那些游仙诗。这里有仙人的踪迹,也一定少不了诗人们的足迹。自古以来,访仙、咏仙、慕仙就是浪漫文人的志趣之一。今天我也来访一回仙,遥想之间,觉清心飘摇,欲凌云而去。
仙居是台州市下辖的一个县,是台州、温州、丽水、金华四市交界之地。仙居原名乐安、永安,北宋时期,宋真宗觉此地“洞天名山屏蔽周卫,而多神仙之宅”,故赐名“仙居”。对仙居感情最深,并述诸文字的,要数一位来自苏州的文人,他的名字叫潘耒,曾任翰林院编修,晚年他潜心研佛,喜好山水,遍游徽、赣、闽、越等地名山,并为文记述。他遍游仙居及周边后,写有《仙居诸山游记》,其中写到仙居的得名,“原仙居所由得名,固以山岩灵异,林木清幽,宜为仙灵所窟宅。”在武夷山、黄山、雁荡山、天台山等众多名山之中,他深爱仙居,他这样写道“天台幽深,雁荡奇崛,仙居兼而有之。”堪称妙评。
两天的游历,可谓短促,匆匆一会,实难尽兴。这样的地方是要小住半月的,看清晨、看日暮,登山行水,看雨中山林,雾里群山,竹杖芒鞋,一一寻游。可惜我是利用带团之便,只能走马观花。两天中游览了皤滩古镇、景星岩、永安溪三处。
皤滩古镇是个千年古镇,位于永安溪畔,兴起于唐宋,繁盛于明清,是一条龙型古街,保存了唐、宋、元、明、清、民国等各时代的古建筑,整体格局相当完好,犹可见旧时的客栈、绸庄、茶馆、当铺、赌馆、妓院、戏台、书院、祠堂等。保存最好的是妓院,大家光明正大地逛了一回窑子。青楼犹在,那些美女和曾经的血泪一起湮没在历史中。正厅的墙上挂着妓女们的名牌,排在第一个便是头牌。头牌是花魁,风光无限多少恨,无人知晓。走出妓院,正巧看到有个剧组在拍戏,满眼是演员和大片散放的道具。拍的是抗战年代的影片,一群小伙子穿着军装,背着步枪,街上群众演员们坐在青石上休息。走在古镇,恍若时光倒流。
景星岩位于仙居县的白塔镇,它是山上一面突出的崖壁,海拔743米,像海上的一艘巨轮,昂首航进。成龙、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功夫之王》曾在这里取景。爬山的时候,偶遇挑西瓜的挑夫上山,他一边擦汗,一边跟我聊天。他告诉我,当时导演和明星就住在他的家里,说成龙他们很有礼貌,喜欢他家的农家菜和水果,还给了很多钱。他伸手一指,远处那唯一的一处房子便是他家,真是世外桃源,青山深处有人家。景星岩应该雾天来看,浮在雾里,若隐若现,才是最销魂的风景。
永安溪是仙居的母亲河,午后的漂流最动心魄。一路顺筏而下,两岸风景如画,溪水清澈,大家打起水仗,几番混战厮杀,喊叫声一片。在一场恶战中,一只竹筏翻入水中,幸好水浅无碍,一场虚惊。他们上筏就开始疯狂复仇,硝烟四起,个个竹筏暴雨如注,无处可藏,殃及无数无辜。靠岸时,很多人还不想上岸,在水里游起泳来。水很干净,可以达到国家一级水质,仙居的水都是仙水啊!
晚上在仙居县城转转,淘了一本书,仙居当地的一位小学老师的散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的。虽说不上写得多好,但是文字真诚动人,将生活、读书、教书的点滴,积累成厚厚的一部书,令人敬慕,其实人生处处是文章。还买了一些特产,杨梅酒和馒头干。仙居盛产杨梅,所以杨梅汁和杨梅酒也颇有名气。馒头干很好吃,看上去很硬,咬下去非常酥脆,香而不甜,是炸出来的,却不见油,尝一口,便欲罢不能。我买了两大袋回来。美食小吃绝不能错过。
仙居,我还会再去。李白说“五岳寻仙不辞远”,何况仙居近在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