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海南槟榔谷
2014/12/22 9:36:00 文/梁淮山

“高高的树上结槟榔,谁先爬上谁先尝。”
“少年郎,采槟榔,小妹妹提篮抬头望。”
看到一株株高挺秀逸的槟榔树,立刻想到童年就很熟悉的一首歌,高胜美的《采槟榔》。
槟榔谷位于三亚与保亭的交界处,两边的山上是茂密的热带雨林,山谷里居住着黎族和苗族。从远处看,几公里的山谷种满了槟榔,因而得名“槟榔谷”。走进槟榔谷,既能感受到黎族民俗魅力,又能体验到苗家风土人情。进入景区,立刻就进入了海南的土著民居住的黎族村。黎族村里面的建筑都是黎族人日常生活的住房,低矮、简单,高低错落。有一些建筑现在辟为博物馆,用各种文物、生活用品、艺术品、图片资料展示黎族灿烂的文化。感受最深的是黎锦和纹身。
黎锦在中国少数民族纺织艺术中几乎算是最耀眼的奇葩,以织绣、织染、织花为主,刺绣较少,色彩艳丽,图案精美。黎族服装非常漂亮,款式多样,很能显示黎家阿妹的身材。黎族很早就制作筒裙,是中国最早的超短裙。黄道婆就是在海南,跟黎族人学会使用制棉工具和纺织技术。回到家乡松江后,将它们改进和推广到内地,棉织品一下子取代了麻织品,让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品的中心。可见,黎族的纺织技术曾经多么先进。
黎族人另一个特色就是纹身绣面,它是黎族的传统习俗,先辈定下规矩,女子必须纹身绣面。很多阿婆的脸、颈、背、四肢都刺有图案,图案的线条都是蓝色的。至于原因,说法不一。有人说,黎族的图腾是蛇,所以像蛇一样刺上花纹;也有人说是为了装饰;还有人说是为了辨认。无论是那种原因,这都是黎族独特的文化。村里到处可以看到年长的老人,他们在门口唱着歌,拉着家常,编着竹篓,织着黎锦。这些老人非常的长寿,很多已经八九十岁。他们身体硬朗,还能干活,一群老人还用黎族的乐器为我们演奏了一曲。演出的地点是村里所谓的广场,在一个大树下,树下有个木制的宝座,那是村长的专座,这里是村里集会、娱乐、闲暇的地方。坐在这寂静的槟榔谷中,真有与世隔绝的感觉。难怪他们会长寿,空气好,环境美,平淡从容地过每一天,真幸福。
景区还有一台精彩的演出,叫《槟榔谷韵》,是黎苗文化实景演出。有先民的钻木取火、青年男女的对歌和竹竿舞等等。有一个互动的节目很有意思,节目名叫《捏》,青年男女之间爱得越深,捏得越痛,一个小伙子无处可逃,哧溜一下爬上了槟榔树,姑娘们在树下又笑又骂。苗家还有个捏耳礼,见面捏耳朵就是祝福,“捏捏耳朵,福气多多”。舞台上的阿妹们走下来,挨过捏捏观众的耳朵,大家有点害羞,捏了之后个个都一脸的开心。黎族阿哥个个是爬树能手,如果不能迅速地爬上槟榔树,那肯定讨不到老婆。阿哥要得到姑娘们的亲睐,不仅要能能歌善舞,还要勤快,身手敏捷,这个要求真是蛮高的。按这样的标准,我们汉族的小伙子大部分要打光棍。
现在大部分黎族的年轻人已经跟汉族差不多了,他们很多已经走出去,姑娘们不再纹身,很多小伙子也爬不上槟榔树了,一部分民族工艺正在失传,一些风俗文化将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