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香动万山秋
2014/12/23 14:24:00 文/梁淮山
中秋时节,我总以为留园是江南诸多园林中最宜赏月的。
坐在留园的闻木樨香轩,桂花飘香,小桌围坐,三五螃蟹,一轮明月在波心,远处笛声起,风来桂花落。或许是因为每次在闻木樨香轩,都要提到苏州人过中秋,所以我总习惯把留园和中秋联在一起。此外,我一直很喜欢轩内的那一副楹联 “奇石尽含千古秀,桂花香动万山秋”。留园花香醉人,又多风月,园里太多的词章跟花香与明月有关,比如清风池馆的楹联“墙外青山横黛色,门前流水带花香”,五峰仙馆的楹联“雨后静观山意思,风前闲看月精神”。秋高气爽,皓月高悬,莫辜负清风明月、奇石桂花,身在书斋,心已在留园。这些楹联字字珠玑,典雅精美,反复诵读,益发喜爱,尤其一句“桂花香动万山秋”,诗情画意,最动人心魄。
这句诗出自明朝“后七子”之一谢榛的《中秋宴集》,原诗如下:
满空月华好登楼,坐倚高寒揽翠裘。
江汉光翻千里雪,桂花香动万山秋。
黄龙塞上征夫泪,丹凤城中少妇愁。
词客共耽今夜酒,漫弹瑶瑟唱伊州。
通篇来说,算不上乘,但本诗以佳句胜,尤其“江汉光翻千里雪,桂花香动万里秋”一联,诗意磅礴,豪迈潇洒,颇得唐人风骨。一个“动”字,意境全出,整个秋天全活了,也实了。清代吴乔的《围炉诗话》说到“诗贵活句”,这一句正是全诗的“活句”吧!
前后七子提倡模拟盛唐,但是他们中的多数摹古而泥古不化。谢榛虽也是前后七子之一,但是他强调情真,重视独创。在明代诸家中算是出色的一位,他不仅诗名卓著,更有系统的诗学理论,著有《四溟诗话》。他提出“自然妙者为上,精工者次之”,又说“情景相融而成诗”,这些理论今天看来还是有道理的。杜甫也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文章自然自生动,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相融,自成好诗。
“桂花香动万山秋”,是自然,是情思,情景交融,读来如饮醇酒,三分陶醉,满口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