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辉旅行社电话
0512-65160766

首页  >  旅游资讯  >  旅游文章

走进绩溪龙川

2014/12/25 9:18:00 文/梁淮山
走进绩溪龙川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徽州是我永远的梦,徽州,我又来了,这次的第一站是绩溪。绩溪本是徽州的一府“六县”之一,1987年划给了宣城。不管谁收养绩溪,人们不会忘记,绩溪的生父叫徽州。绩溪对我来说,总有一种说不清的神秘。

    2005年偶然途径绩溪,看到墙上还有解放前的口号,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还有这样原生态的村落,引发我探寻的欲望。知道绩溪,最早是从名人开始的,南宋文学家胡仔、明代抗倭名将胡宗宪、红顶商人胡雪岩、湖畔诗人汪静之、古籍标点第一人汪原放、现代著名学者胡适等等。其中最出人才的是胡氏家族,胡氏有“徽州第一家”之称,今天我们所参观的龙川胡氏是最显耀的一支。

    龙川山清水秀,是一块风水宝地,这里的胡氏家族出过无数的举人、进士、学者、院士,还出过两任尚书,也是现任国家主席胡锦涛的祖籍地。正可谓“一村双太保,两代尚书郎。芷龙卧虎地,世代育栋梁”。

    检票进门,院落内有一方水塘,莲花盛放,鱼儿浅翔,穿桥而过,可见四面的亭台楼阁,其中有一半舫,古典雅致。进村看到一条河流,水是徽州民居的灵魂,人们笃信“得水为上”,龙川人临水而居,青山环绕。两岸河街并行,所以这里人称街为“水街”。两岸有木桥和石拱桥通连,第一座桥叫朝笏桥,这是为了纪念胡氏的祖先。东晋时胡焱公从青州濮阳迁到龙川,朝笏山下,从此他们在龙川繁衍生息,延续着“晴耕雨读,诗书传家”的传统。

    第一处参观的是胡氏的两座古牌坊,分别是“奕世尚书坊”和“都宪坊”。第二处参观的是澄心堂纸坊,看到了造纸的过程。造纸的原料叫龙须草,村东的山正因多龙须草而得名龙须山。第三处便是胡宗宪少保府,又叫胡宗宪抗倭纪念馆。里面以生动翔实的资料介绍了胡宗宪的一生。胡宗宪是明代的抗倭名将,值得一提的是,他是把钓鱼岛纳入中国版图的第一人。他文武双全,建功立业,被称为“龙川骄子”。他重视人才,纳贤举能,重用俞大猷、戚继光,没有胡宗宪就没有后来的戚家军。地理学鼻祖郑若曾、名儒茅坤、大书画家徐渭、文征明都曾做过他的幕僚。今天的胡氏祠堂里还有徐渭和文征明题写的匾额。让人感到亲切和感动的是,郑若曾和文征明都是苏州的才子,尤其是郑若曾虽为布衣,但学识广博和品行出众,得到胡宗宪的赏识,被委以重用。

    第四处参观的是胡氏宗祠,里面的砖雕、木雕、石雕宏伟精美。祠中原有一百副木雕雕得是各式花瓶,寓意“百世平安”,现存48副。门板下方,有二十幅荷花图、十二幅梅花鹿图,寓意“和平共处,福禄共享”。二十幅荷花各不相同,荷花配以其他图案,分别寓意“和谐”、“和顺”、“和鸣”等等。这些木雕艺术价值极高,令人赞叹。祠堂里还有一块特别的碑,碑上的字很特别,“国泰民安”四个字上,国字少了一点,民字上面却多了一点,寓意朝廷要体恤民情,让利于民。在古代,家族祠堂是女人的禁地,女人不能进出,里面也不会供奉女性。但是胡氏宗祠里,却有一位女人的牌位,它的主人叫胡秀英,是一位女将军。她在元末明初的农民起义中屡立奇功,被朱元璋追封为“国母”。祠堂中有世系表,第46世胡炳衡,即为总书记胡锦涛的祖父。可惜胡锦涛祖父少年时住过的房屋,现今是不开放的。

    有趣的是胡氏宗祠旁边有个丁姓祠堂。据说,胡氏原先并不发达,因为村落形状像船,漂泊不定。所以需要找个钉子,来让它稳定下来。于是邀请了一户姓丁人家落户这里,胡氏果真从此发迹。为了感谢丁家,胡家在祠堂边建了丁氏祠堂。丁家的祠堂,悬有“邦家之光”的匾额,“邦”字一撇故意写得不出头,暗示丁家帮人不要帮出头。丁家代代单传,据说祖坟被动了手脚。丁家的门槛比胡家的高,但是屋檐却比胡家的低,这是明升暗降。

    顺水而行,感受龙川。古村屋舍整齐,徽派建筑保存完好,尤其是各种雕刻,美轮美奂。龙川生活宁静,山环水绕,真是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