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之旅
2014/12/30 9:15:00 文/梁淮山
题记
靠着不断的行走与书写,我终于得以在心中、在诗里找到属于我的故乡。
——席慕容
早晨,翻开席慕容的新诗集《以诗之名》,在序中再次读到诗人的原乡之旅。一九八九年,诗人从台湾乘飞机,坐火车,换吉普车,终于站在了赤峰的草原上,这是养育了她父亲母亲的草原,这就是梦里的故乡,父亲母亲曾经无数次诉说过的地方,那一刻她泪流满面,写下一首诗。后来被改成一首歌《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二零一零年,我走到了赤峰,站在克什克腾大草原上,遥望着弯弯的西拉木伦河,站在诗人曾经站过的地方,脑际想起这首歌《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深深被打动,那一刻更懂得了故乡的意义。从此越来越喜欢这首歌,千百次被布仁巴雅尔和降央卓玛的演唱打动。这首歌也成了我心中关于故乡最美的旋律。
我们都是大地上的异乡者,每个人都有故乡,终生在思念故乡,那是一种血浓于水的、割不断的情思。我们魂牵梦绕的故乡在何方?它在遥远的地方,更永远在我们的心里。
台湾的根在大陆,原乡之旅是漂泊者的永远的梦。大陆的我们每个人一样都有这样的梦。
我出生于淮安,从小就听爷爷讲,我们家族,只是一个分支,根在扬州。他小时候曾随他的父亲去过几次,每一次都受到盛情的款待,喝得大醉,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于是扬州这个地方留在我们幼小的记忆里。
那时,每次修家谱,淮安这边的都会有长者过去。这个地方深深刻在我们的心里,扬州市宝应县西安丰镇梁庄村,那是我们的根。
虽然从未去过,每次听到相关的地名都无限亲切,那是我们原先的故乡,祖辈生活的地方,或许他们只是粗犷的农民,勤劳平凡,一代又一代在那里繁衍生息。
寻根之旅,我们兄弟说起多次,终未成行,但是那个地方永远是亲切的,永远在心里,在梦里,在文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