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辉旅行社电话
0512-65160766

首页  >  旅游资讯  >  旅游文章

昆曲只合园中听

2015/1/2 9:17:00 文/梁淮山
昆曲只合园中听
    从平门下车,顺着苏州美术馆边上的校场桥路走进去,三五分钟便到了游园惊梦昆曲会所,它是在原来的苏州昆曲传习所的原址上改建的,也是目前中国唯一的昆曲会所。

    站在门前,感觉这扇门很不起眼,不敢相信这就是培养了无数昆曲名家的地方。门楣上方的砖雕刻有著名昆曲艺术家俞振飞先生手书的“昆曲传习所”,时光仿佛倒退了九十年,那些熟悉的名字,一位位向我走来。

    民国初年,昆曲衰落。1921年,一批热爱昆曲的艺术家集资在苏州创办了昆曲传习所。最初由贝晋眉、徐镜清、张紫东创办于桃花坞的五亩园,后来穆藕初、吴梅、汪鼎丞等人加入,延请名师,倾心传授,培养了后来成为中流砥柱的“传”字一辈的昆曲演员。如果没有昆曲传习所,今天的我们估计只能在纸上的戏文中接触昆曲了,因而对于拯救昆曲,昆曲传习所功不可没。

    进门,首先看到厅中一块玲珑皱透的太湖石,院中有一座精致宏伟的砖雕门楼,门楼前竖有拯救昆曲的张紫东和穆藕初二人的雕像,供来者瞻仰。走廊上挂着水墨花灯,四面薄薄的绢上绘的是《游园惊梦》里的戏文故事。走到底是一条长廊,连接三进院落。第一进的墙上有一幅巨画,名为《姹紫嫣红》,正好似杜丽娘误入的园子。第二个院落放满了方桌和深色的藤椅,极其清爽雅洁。第三进是园林的核心,令人叫绝,半亩方塘,廊台古雅,水上有戏台,戏台边有假山,泉声泠泠。立在园中,曲未开唱,人先醉了。走在园中,抑制不住的喜悦将我融化。我访过无数姑苏名园,多少次幻想着沉浸在园中的昆曲声里,在水边的戏台上,悄坐对面,在戏里一任吴歈兰薰的浸洗。这一次终于梦想成真。在这梦一般的地方,哪怕第一千零一次听《惊梦》,也毫无厌倦。

    可惜这里唱过无数次《惊梦》,我都错过了。今晚唱的是《思凡》和《闹潮》。俗话说,男怕《夜奔》,女怕《思凡》。《夜奔》出自《水浒记》,是昆曲中小生难度最大的一出戏;《思凡》出自《孽海记》,是昆曲中旦角难度最大的一出戏,这两出戏都是独角戏,对唱功、舞蹈、表演的要求都非常高。这一次能完整地听到《思凡》,还是开心的。说到《思凡》,京剧和川剧也都有,在电影中,我们也常常听到片段。大家都清晰记得《霸王别姬》里,程蝶衣唱的是旦角,小时候学唱《思凡》,念台词“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傅削了头发”,他坚持将“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唱成“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挨了师傅多少打。昆曲中的台词是“奴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汉”,昆曲中的台词跟京剧中的台词稍有不同,昆曲更加典雅一些。《闹潮》讲的是春秋时期晋国赵盾与屠岸贾斗争的故事。两出戏的演员都是苏州昆剧院的青年演员,《思凡》的演员是著名演员、梅花奖二度获得者王芳的弟子翁育贤,《闹潮》的演员是殷立人和章祺。

    掌声响起,人还在戏里,感觉意犹未尽。只好下次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