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山访古一日简记
2015/1/6 9:08:00 文/梁淮山

九月初,应自由摄影人、常熟文物专家子煜之邀赴常熟图书馆参观其“虞山摩崖石刻”摄影展。午后,子煜兄领我等访虞山胜迹,拜谒名贤墓近二十座。
随其脚步,踏行虞山,观石刻数十处。登照明太子读书台,喜见一联“五六月间无暑气,百千年后有书声”。山下古城门,竟有“一夕金汤”之匾。访琴川河上古桥数座,甸桥、程家桥等。名贤墓简记如下:
1.王翚墓在一村庄屋后的菜园里。
王翚(1632─1717),字石谷,清代著名画家,被称为“清初画圣”。与王鉴、王时敏、王原祁合称山水画家“四王”,墓上题有“清画圣王石谷先生之墓”,落款为“同里后学翁同和”。
2.王鈇墓在环山路边
王鈇(1516~1555)字德威,东阳人,明嘉靖二十九年进士。三十一年任常熟知县,时倭寇猖獗,领民抗倭,时吴、越一带剿倭,以常熟为第一。三十四年抗倭遇难。抗倭英雄。诏赠太仆少卿。
3.赵古泥赵林父女墓
赵石(1874-1933),一代篆刻宗师,虞山印派重要传人。初名鸿,字石农,号慧僧。后来因爱封泥古朴味,改号“古泥”。晚年号石道人、泥道人。女儿赵林,亦为篆刻家,葬于右前。
4.钱谦益墓、柳如是墓相隔数十米
两墓相隔数十米,据说柳如是为妾室,且曾落风尘,族人不许合葬,合葬的是原配。拂水山庄牧翁,钱墓前“悟音亭”有联“遗民老似孤花在 陈迹闲随旧燕寻”。柳如是墓前之亭有联“浅深绿水琴中雅,远近青山画里看”,状景写情,令人赏读不已。
5.瞿景淳墓前有石翁仲石马
瞿景淳(1507-1569),嘉靖二十三年榜眼,卒后,赠礼部尚书,谥文懿。著有《瞿文懿制敕稿》一卷,总校《永乐大典》,修《嘉靖实录》。前后两块碑,分别题有“明瞿文懿公墓”、“明赠礼部尚书瞿文懿公墓”。是常熟市境内目前唯一立有石人石马的墓葬。
6.黄公望墓修整过的墓道很长有人清扫过
两岸一幅《富春山居图》让黄公望今日名满天下,两块墓碑上有分别题有“元高士黄一峰公”、“元高士黄大痴先生墓”。
7.明末清初名族英雄瞿式耜墓在茶园里
墓前有纪念亭,亭上有联“心折桂林一枝,十里青山犹汉土;手补梅花千树,二分明月共扬州”。墓石立“瞿公忠宣之墓”碑一通。墓道中架清代建单间冲天式石坊一座,额镌“清赐谥忠宣明文忠瞿公墓”,坊柱正面镌清代严栻集道隐联“三更白月黄埃地,一寸丹心紫极天”,背面镌陈鸿所书“古涧风回千壑响,寒潭影落万松枝”联,坊前有月池、石坛。瞿子嵩钖,孙昌文附葬于侧。
8.清初宫廷画家杨晋墓
杨晋(1644-1728)字子和,又字子鹤,师从王石谷,工山水花鸟,尤长斗牛,如《石谷骑牛图》。
9.翁咸封、翁心存、翁同和等墓
翁咸封(1750—1810),字子晋,号紫书,晚号潜虚。翁心存父,翁同龢祖父。乾隆癸卯(1783)举人,嘉庆三年(1798)官海州学正。有《潜虚诗钞》。墓上题有“清海州学正翁咸封墓”。
10.蒋元枢墓
蒋元枢(1738-1781),出身常熟蒋氏望族,祖父蒋廷锡、父蒋溥均官至大学士。字仲升,号香岩,曾担任过福建省仙游县、惠安县、崇安县、建阳县、晋江县等知县、厦门同知、台湾府知府,并护理过台湾道。其担任台湾府知府期间颇有建树,与同样担过台湾府知府的蒋毓英、蒋允焄合称为府城三蒋大学士。
11.张鸿墓
张鸿(1867~1941),光绪三十年进士,官驻日本长崎领事。民国初为驻朝鲜仁川领事,1916年回国。性喜藏书,与藏书大家瞿氏友善,关系甚密。1938年夏,由香港移居上海。著《续孽海花》,去世后印行。
常熟一日,收获过甚,消化不良,笔记久置柜中。今日翻出当时所记,恐资料遗失,特摘录简记。深感激子煜兄。
2014年12月5日整理于苏州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