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登泰山
2015/1/13 9:07:00 文/顾跃峰

1994年读高一时学习了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熟悉了岱宗坊、中天门、南天门等知名景点,14年之后我因为一次带团的机会终于登上了“五岳之首”的泰山。去之前心里面想象了很久泰山的样子,泰山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一种举足轻重的政治象征作用,历朝历代的皇帝和文人骚客们都对此山情有独钟,于是乎带着一种崇敬的心情踏上了北上的火车。2008年7月17日经过了6个多小时的动车旅行,终于在下午2点多到达泰山脚下的山东省泰安市。第一站先去了泰山脚下的岱庙,它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为道教神府,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地方。很巧合的是晚上住的酒店就在岱庙的北侧,华灯初上时站在10楼房间的窗口,遥望古老的岱庙和渐渐繁华的泰安小城,此时窗外已飘起了小雨,灯光点缀着这个宁静祥和的小城,让我感到既安逸又满足。
18日早晨雨开始越下越大,这几天奥运火炬的传递演练在泰安和曲阜进行,很多地方都要戒严,所以想要改变旅行计划都非常困难,时间不等人,游客们匆匆买了一件雨衣就准备上路了。从天地广场坐登山车到中天门花了20多分钟,沿着弯曲陡峭的山路前行,还经过了好几处水库,车窗外的景色开始越来越美。车到中天门,大家都簇拥着登上了泰山的石阶,地陪招呼大家一路互相照顾,2个小时后在南天门集合。
上山的路上,雨渐渐大了起来,只见灰蒙蒙一片,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个严实。两边的山路上不时可以看到古代和现代文人的书法石刻,泉水顺着斜坡,流进山涧,涓涓的水声变成訇訇的雷鸣。开头的半小时内还能看到同行的游客,再往前走,有人拍照有人休息,于是上山的过程就变成了独自旅行,很多前一天上山的游客开始下山,开玩笑地跟上山的客人打招呼说还有很长一大段路呢,部分摧毁了某些人的坚强意志。跌跌撞撞的终于来到了十八盘,晴天的时候站在十八盘的起点,可以看到一条弯弯曲曲的天路直通南天门,可惜今天下雨只能分辨出近处六七米的距离。泰山共有三个“十八”之说,从开山至龙门为“慢十八”,再至升仙坊为“不紧不慢又十八”,又至南天门为“紧十八”,共计1630余阶。不知不觉中,带着骄傲的心情,我终于登上了南天门,最终修成了正果,走进了“天街”。当然,泰山的极顶并不是南天门,从南天门到最高处1545米的玉皇顶还有15分钟左右的路程,这一段道路统称为“岱顶”。
雨中登泰山最可惜处是并没有看到“一览众山小”、“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景象,但是雨中的泰山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岱顶的唐代石刻,还有玉皇顶以及碧霞祠都被浓雾所笼罩,它们都是祖先在这座东方神山上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想到我走过的石阶,千年前秦皇嬴政、汉武刘彻,还有清朝的乾隆、康熙皇帝都曾踩踏过,不禁感受到一份悠远的历史厚重感。因为缆车停运的原因,下山也只能步行了,下山的过程比上山时要艰险的多,大部分客人在1个半小时后到达中天门时都反映腿部酸痛,以至于后来看到台阶和旅游车的楼梯时腿都直哆嗦,这就是“物极必反”的结果了吧。
2003年暑假去过一次黄山,因为天气炎热的原因并没有看到云海景象,而这一次的泰山之行因为雨水增添了丝丝凉意,黄山是不打算再去了,泰山还想在晴天时再去一次。旭日东升、晚霞夕照、泰山佛光、云海玉盘这四大奇观,是我下一次的观景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