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婺源、对于古徽州,我总有一个难舍的情节
2015/4/29 9:54:00 驴友NIKE

对于婺源、对于古徽州,我总有一个难舍的情节…
记得04年第一次“误入”婺源深处,她的粉墙黛瓦,她的青山秀水,纯朴民风,她恢宏的古建筑群落,精美的江南“三雕”给了我心灵最底处的震撼。那里,我视做自己心中“最后的桃花源”。
婺源,是我梦中的情结。其实,我经常想,我梦中的情结是什么呢?一草寮、一箪食、一瓢饮,“采菊东篱。悠然南山”,象回归山林的隐士独善其身么?我,也说不清楚。
只是在最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人,一起去追寻这种梦境,这种心灵底处对乡村、对自然的憧憬和热爱。
秋天一到,寒潮一过,再无金灿灿油菜花的芬芳,有的是青山秀水中飘过的一抹猩红,有的是粉墙黛瓦里生出的那一弯甜蜜的梦。
塔川。协里。宏村。石城。长溪。
古徽州秋天最美的画卷。
叶落知秋,枫红几许,这个世外桃源也迎来了它原没有见到的喧哗.
选择古徽州婺源及周遍看红叶的原因如下:
1、 中国最美秋色;新疆喀纳斯,9月中旬最好,但远隔万里,也错过了最好的时间;四川的米亚罗、九寨沟、稻城俄初山,路途艰苦需虔心跋涉,无奈时间不足;近的如济南红叶谷和香山,但总觉少了些什么。婺源,俺曾多次探访,路途相对短,也适合周末2、3天的行程。
2、 秋天的古徽州,宛如卸了春装的羞嫁娘换上了五彩的盛装,沐浴着那一抹厚重的古徽州气息,愈看愈有风韵。怪不得曾有人说:徽州,最气质的秋天。不论你是以墨客的姿态,还是用色友的镜头。
3、 婺源的石城和长溪及安徽黟县的塔川、协里,深处大山之内,交通不便,传统的旅游团根本去不了,但秋天的景色异常壮美,是色驴们的最佳选择,去!
中午时分抵达【石城】,稍作休息。每年11月中旬开始,一树一树的枫叶就会变得像火一样红,把黑瓦白墙的徽州古村照得更清晰了。驴友们很会望树跑马,只要有大树的地方,就一定有村子。而假如你一下子从远处望到了上百棵火红的高大枫树护着树下的马头墙,那就离【石城村】不远了。【石城】决不会出现在团队游客的行程上,因为它的交通有点困难,也正因为如此,它才更美。一百多棵高大的红枫站在白墙黛瓦里!秋越浓,婺源的颜色就越红!因为婺源多枫树,山野田间、村口巷尾散落着许多古枫。
漫步在婺源古村中用青石板铺就的小路上,两旁是小镇居民前后青藤缠绕的古居,前面是清澈见底的小溪倒映出粉墙黛瓦的古宅、嵌入溪底的四周红枫靓影和浣衣女的身影,宛若进入了天然的画卷。从自然的角度讲,【石城】的典型村庄——程村,坐落于山瓮之中,晨炊暮烟不易分散。从人为的角度说,【程村】百姓很理解摄影者所期望看到的梦中仙界,他们会在你期望的引导下,在村子的四周燃起烟火,营造出你所需要的炊烟四起的景象,就象以下几楼贴出的图片,看上去户户垂烟、人勤春早的样子。
【石城村】在婺源县西北的古坦乡境内,村头有石壁,岩如古城,危耸的城“墙”内外有许多古树名木,其中最让人惊叹的就是这里的百来棵枫树,每棵树高都在35米以上,远远超过村里的高矮屋顶,和巨大而且笔直向上的树冠相比,黑瓦白墙简直就是玩具屋子。摄影爱好者们简直爱死了这些枫树,每年一到11月中下旬,枫树开始变红,就会有人从凌晨拍到黄昏。清晨雾气或炊烟中的火红枫树简直就美得不像人间植物了。
秋叶之浓烈与古宅之素雅,大山之浑厚与飞檐斗拱之精细,搭配得浓淡相宜,疏密有致。想必这就是徽州人要的“山为骨架,水为血脉”吧?
早起拍【石城】绝色晨景。推开窗户,还是被第一眼缭绕秋色惊醒了。晨雾,轻烟薄雾锁在上空,如入仙境;炊烟,又见炊烟,恍若隔世;古民居,无论昨夜是如何的喧哗,她总是以最安静的姿态迎接第一缕薄雾;最美的红枫,顶着露水羞答答地绽放笑颜。这样的画面,一定是摄影师等待一年才能够碰到的吧。即便是傻瓜相机也可以摁出绝美的照片来。真是令人欣慰!
早餐后徒步去【长溪】。“在婺源一个远离世俗的长溪村中,村内斑驳古墙上泛黄的苔藓,穿过雕花窗棂的斜阳,田中安详的老牛,暖意融融的叶子,让人想起陶渊明之类文人墨客的秋天。”我不是文人,也不善长以文抒怀,但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还是被他深深吸引了,因为这样的文字让我心灵回归安宁。
每到深秋,村庄前后有二百多株连片生长几百年的香枫树就会一片火红,高大的红枫与白墙黑瓦马头墙掩映为一体,形成别具特色的红枫林景观。脚步一踏入【长溪村】山里,你就走进一个给秋天染色的颜料桶中,处处都是惊艳的美丽。村内还有许多条意境深远的古巷,村里很安静。大块的青石板铺成的路,引着我们穿梭在徽派建筑的文脉里,随处可见的古建筑的雕刻也会令你叹为观止。当你完全融入长溪,等你和【长溪】一样与世无争的样子时,从【石城】徒步近三个小时的劳苦,刹那间也会消失,反而有种欣慰,值了!如果午后有阳光倾泻,走在她傍溪的石板路上,会有一种特别轻松如意的体验,也会喜欢她粉墙黛瓦倒映在溪水里微微晃动的感觉。如果在她跨溪的木板桥上走来一位挑着粪桶的农夫,你就能闻到一股来自农家的气息。象跌落在大山里的一片灰瓦一样,你或许不一定想象得到,在这仿佛天尽头的寂寞深处,还有曾经喧腾过的繁华和盛景。此时,你爱上的,不仅是满树的绯红,更是这一抹秋色外最真实的乡野之情。在第一次召集去婺源看油菜花的时候,我写到“假如不是一种乡土的缘,我就有可能与城市中同样有这种“乡土缘”的人擦肩而过。”这句话,在今天看来,还是没错。
【长溪】其实不长,沿山而下,清澈见底。关于【长溪】,能获得的资料很少,只有一个叫戴向阳的青年农民特别地不屈不扰,通过他看上去真实、但很执拗的激情向你展示的【长溪】。村民戴向阳很执拗地在网络上宣传着他的家乡--【长溪】。结庐长溪,应当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也很难说吧。我想起农民戴向阳在他极力推崇的家乡故事里,讲到长溪戴氏族人格守的训条:"达则献身天下,穷则善身济民"。我认为这是最实在可取、平易近人的理想了。
【长溪】最值得一看的是她的金秋。象屏风一样依偎在村头的银杏、香榧、小叶枫随风摇荡。这就象我们昨天到过的石城,几棵树就能够把一个村庄的故事诠释出来。所有的摄影者站在石城的边缘都能拍出自己喜欢的意境,但这个炊烟弥漫的意境更多的自然和人为的营造。拍得出形,却带不走神。这也就像婺源其他的古村一样,你带走的是她最美一刻的镜头和底片以及身心的感动,但多年后,婺源还和往常一样,没人会记得你曾经的脚步和身影,她依旧或安静或繁华的流淌。
夕阳,总以最温情的姿态迎接日落而息的人们,长溪的日落,宁静处给人隐隐的痛,痛在深闺长候,痛在夜夜无梦。那些徽州的女人,是如何的长夜寂寞?如果你想听故事,那就温壶酒,或沏杯茶,听东家老人,讲那些徽商的繁华和徽州女子的黯然。晚住长溪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