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之旅-2
2015/12/3 10:25:00 文/顾一武

按照计划,今天我们去的是沧浪亭和网师园。难得的是,这两处园林不仅是近邻,而且相似之处也颇多,如:二园皆始建于宋朝、都属于中型古典园林……然而,即使建造年代与建造地点都很相近,但两者之间仍存在些许的差异……
我们先到的是号称“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的沧浪亭。或许是“天热人懒”的缘故吧,今天的沧浪亭游人稀少。漫步进园,映入眼帘的第一是绿树、第二是假山、第三便是池沼。满目自然,激动的我,感觉似乎已融入了沧浪亭,成为这的一棵树、一块石。这里似乎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空气是清新的;这里仿佛也是时尚老人的避暑胜地,她们在亭子内居然打起了扑克牌。这是我在这园林了唯一见到的“游客”。
今天的沧浪亭的确很寂静,这现象在现在的园林里,似乎也算是个怪现象了。绕着羊肠小道边走边看,无论走到哪,看到哪,似乎眼前总是一副优美的自然景物画。因此,在这诺小的园林里,我却拍了无数的照。时叫时歇的知了声、清脆动听的鸟语、伴随着绿树的踢踏舞,此刻似乎沧浪亭内已然成为一组欢快的交响!没有人敢打饶音乐家们演奏的美妙的音乐,我也闭紧了嘴巴、放慢了脚步,不敢多发出一丝杂音干扰。
进入五百名贤祠,古代苏州名人或是与苏州过联系的贤士,又为沧浪亭注入了文化内涵的血液。看着这些古代仁人,心中波澜澎湃之情难以所控!
从五百名贤祠出来,爬上了奇山怪石道上。顺着石阶往上走,即便到了真正的“沧浪亭”。当年诗人苏子美花了四万贯钱买下了废园隐退,好友欧阳修曾写诗道:“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亭上所刻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则是清代文学家梁章钜先生接上句所对。亭下俯瞰全园,或郁郁葱葱,或怪石嶙峋。朝东望去,沧浪之水清澈无比,波光粼粼。
从沧浪亭出来,向东北走了大概500米,即到和他齐名的又一“世界文化遗产”——网师园。
我昨天大致了解了一下网师园。据说网师园旧为宋代藏书家、官至侍郎的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花园名为“渔隐”,后来荒废。到了清乾隆年间,因厌弃追名逐利而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假借母亲年迈为由,尽奉孝道,购之并重建,取园名为“网师园”。网师乃渔夫、渔翁之意,又与“渔隐”同意,含有隐居江湖的意思,网师园便意谓“渔父钓叟之园”,此名既借旧时“渔隐”之意,且与巷名“王四(一说王思,即今阔街头巷)”谐音。园内的山水布置和景点题名蕴含着浓郁的隐逸气息。只可惜,数年之后,宋宗元的母亲年老而终,也带走了他的“渔隐之梦” ,从新回到了倾轧的官场。
正因为如此,网师园内失去了古时的宁静。在这里,我见到了不少的外国友人。美国、韩国、日本还有我所看不出、听不懂的朋友。
来来往往的游人,用嘴和手,欣赏着这里的景色。这和现在繁华的苏州大都市,颇有几分的相像。
在我看来,这就是网师园和沧浪亭之间的最大的差别了!
在今天这样的时代,超凡脱俗、归隐自然已然不成现实。短暂的停留之后,仍必须加快脚步。这就是今天的生活。毛主席不是说过吗:“落后就要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