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旅行 优雅地老去
2017/2/21 9:30:00 文/梁淮山

前几天陪同一对苏格兰老夫妻游览苏州,几天跟来自英国传统家庭的老人聊天,很开心,也很有启发。老人已经七十多岁,非常有教养和风度,老先生叫乔治,太太叫安,名字就很英国,夫妻俩都爱好旅行和读书,这是他们第三次来到苏州。
他们非常喜欢中国,不仅去过大都市北京、上海,古都西安、洛阳,天堂城市苏杭二州,领略过桂林山水,走访过云南少数民族,甚至还去过蒙古大草原,还一直想去西藏,担心高原反应至今不敢贸然前往。说到去过的中国每座旅游城市,他们的眼睛都要发亮,特别是内蒙的草原。他们说欧洲的国家很小,人口密度大,蒙古大草原无边无际,让人胸心开阔,蓝天白云,牛羊成群,真是美丽的画卷。他们倾心自然,说以前上班的时候,周末总是在乡村度过,退休以后,经常住在乡村的儿子家。从ipad里翻出很多苏格兰乡村的风景照给我欣赏,顺便谈及中国园林与欧洲庄园的异同。儿子在乡村有漂亮的花园,不过这跟苏州的私家园林没法比,他们笑着说。
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让他们沉醉,琳琅满目的古董令他们着迷,用他们的话说中国到处是美景,并一再说中国人特别友好。我很好奇他们为什么有如此深厚的中国情结?乔治说,他的祖父曾经多次来到中国,带回去很多精美的瓷器、刺绣、木雕,童年听到最多的国家就是中国,如今有些古董现在传到了乔治手里,安兴奋地一一列举家里的中国宝贝。老人问我,如今的年轻人读历史多吗?我带着遗憾地如实告诉他们,如今的年轻人阅读不是很多,多数年轻人不太懂历史。老人说,挺可惜,不过全世界都是这样。
他们欣赏传统的东西,特别是手工,所有的手工做的东西,他们都有浓厚的兴趣。老人喜欢苏州的刺绣,他们自由行那天特意找到了刺绣博物馆,不巧没开门,不过顺便游览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园林——环秀山庄,就在隔壁,这让他们很开心。他们跟我商量从同里回到市区以后,能不能带他们去看看刺绣博物馆,对于如此礼貌和蔼的老人的请求,我和司机很爽快地答应了。他们认真仔细地欣赏博物馆里的每一件藏品,啧啧称赞。见到他们如此喜欢,我决定再给他们一个惊喜,把他们带到博物馆后面的刺绣工作室,让他们看看刺绣师傅们现场刺绣,老人家特别激动,一个个绣架看很久,好奇地问多久能完工,得知多数作品要三四个月,甚至三四年,老人张大了嘴巴。老人拿出ipad一会拍半成品刺绣,一会儿拍正在低头刺绣的师傅,说回跟家人朋友分享,因为他们绝对没机会看到。
偶然谈到传统音乐,他们听到我也很喜欢中国古典乐器,古琴、古筝、二胡、埙、笛之类,他们很开心地说,他们以前每次来中国都会淘些碟带回去。安忽然问我“你知道郎朗吗?”我说当然知道啊,很年轻的钢琴家,很多孩子是他的粉丝。老人激动地告诉我,他们现场听过郎朗的钢琴音乐会,感觉相当棒,他们和他们的朋友都很非常欣赏中国的郎朗。郎朗果然是世界著名的钢琴家,连苏格兰的老人们都如此喜欢他。老人问我,如今中国孩子学西方乐器多还是传统乐器多。我告诉他们,学古典乐器的孩子非常多,但是学钢琴的更为普遍。老人说,不管学什么音乐,学音乐总是好的,音乐和文字是最好的朋友。
老人的腿脚已经不是非常灵便,我尽力地让自己慢下来,跟他们保持同样的步幅。老人说,这可能是他们最后一次来中国了,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健康不允许了。以后他们旅行主要在欧洲,距离近,交通便利,他们说他们经常去威尼斯,只要两个半小时就到了,欧洲诸国最喜欢意大利和荷兰。他们喜欢旅行,去过三四十个国家。我说他们好幸福,去过那么多国家。老人笑着摇头,说跟他们同龄的好几位朋友,几乎周游了世界。但乔治先生说他们并在在乎去了多少国家,而是喜欢的国家尽可能深度,有些国家去过许多次,还想再去。他们说,工作之外,除了陪伴家人,其他时间都应该用来旅行和读书。退休之后,他们也写作,只是乐趣。安说,这次来园林里补拍的照片将会放到她正在写作的书里,关于刺绣师傅现场刺绣的场景肯定会放进去。
苏州的四天游览之后,他们将从上海飞景德镇,仍旧四天,慢慢寻访中国瓷都。机场送别,依依不舍,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心中默默祝福。很开心遇到这样的老人,心气平和,热爱生活,旅行,读书,就这样优雅地老去。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