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辉旅行社电话
0512-65160766

首页  >  旅游资讯  >  旅游文章

不负春光不负景

2017/3/9 11:15:00 苏州日报
不负春光不负景
  春天,是应该走在阳光下的吧。很多美好的景色都在阳光下闪烁着绿油油的光呢。这个春日,难得有一段闲暇的时光,我放弃了女友看电影的邀约,丢下了一帮嚷嚷着去踏青的女同学,甚至不在家看书或弄绿植。对,我要去同里!

  同里古镇声名远扬,街头的春光里少不了人流的熙攘。去走一下明清街,看看各类特产,看看路过的外国友人,心情是雀跃的。古镇变化最大的,是保有古老又与时俱进的时代感。古色古香的民居客栈,有着先进的设施。土菜小酌中体会鲜美,不时又飘来西点、咖啡的浓香。

  玩了一个上午,吃了一个中午,下午的时间似乎不再想要这样的氛围。于是就去走一走那条东溪街。

  东溪街,街和水流的依偎之情,让静谧的街道有了古意和神秘。童年的暑假,我每天下午要去同里湖游泳。那时,小伙伴们都是10岁左右的年纪,大家都不怕日头,一起跟着领头的父亲,徒步从退思广场出发,一路向北,沿着东溪街走到同里镇的最北端。

  同里的河流密布,一条条相互贯通,流淌了千百年。同里镇区偏东方位的河道显得窄了点。如今我才知道,这里的河流似乎就叫东溪,而河水流淌到北面,就叫北港或是后港了。但不知为何,北港向东,水流的南北两岸,依然都叫东溪街。

  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走过现在古戏台的位置,走上东溪街,街道就显得非常静谧。东溪街安静得有点寂寞,有点孤独,但又带着那么点清幽雅致的样子。沿着东溪街向北,再向东,走过现在的普安桥,就来到东溪北街。北街可以看到一条施家弄。穿过弄堂向北走,就走出了当时的同里镇,来到了农村,也就很快可以走到同里湖畔。   这几年,因为工作关系,我有了机会去同里。不知什么缘故,我就喜欢到东溪街去走走,去看看。即使在同里古镇成为世界同里的今天,东溪街的宁静和街道上的一些所见,依然可以让我获得一个人行走一条街的欢愉。

  老街还是那么宁静,没有太多的喧闹和人流。东溪街的魔力就在于很少有游客去走,因为大家对那条街不熟悉,即使有人会去那里,也大多在对面的街道上走着,看着东溪街,看着她日渐成长起来的民居客栈变得优雅。

  如今,东溪街的路面修复得更加平坦,有人家还在门前新种了柿子树,或是栽种一些月季花等苗木。不变的,是两岸的香樟,已经有了数十年的历史。

  河流又回到了原来的清澈,鱼虾也再次活跃在河流中。午后,一名农村大妈笃悠悠在河边耥螺蛳,只一小时的光景,她就收获了一篮子。这让我想起了童年夏夜的月光下,那些随意撒网拉鱼儿的农民。一条河流一条街道,给了同里人吃小熏鱼、酱爆螺蛳的食材。如今,一家名为德馨草堂的民居客栈把一条东溪南街打扮得有了节日的色彩,那一长串的红灯笼,在夜晚显得更加有江南韵味。又或者,是东溪街的独特,给了那里的居民一个创业和悠闲生活的未来。

  古镇全是老屋,但东溪街有着古镇大户鳞次栉比的古典建筑,更有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且不看那些明清和民国的建筑成为文保、文控建筑,也不说那里的大户有多少,只要走过东溪街,透过那些老屋,那些介绍文字,看过两岸的风光和如今的变化,就可以知道,这条街上有着古镇上的乡绅以及他们祖辈奋斗的足迹以及家庭的教育传承。

  很多往事甚至连志书中也无从查考,然而我不是历史学家,我只要感受同里之美,同里之韵。那种新奇,那份惊喜,是由这条东溪街的河流、老宅、树木、文化所给予的。

  东溪街上有普安桥,又叫“读书桥”,同里人都习惯叫它东溪桥。桥身西侧有一副对联:“一泓月色含规影,两岸书声接榜歌。”上联所创造的意境就是“东溪望月”,为同里古景之一。而普安桥也在述说着当年的古镇同里,向来读书风气浓厚,才会走出无数的名人志士。

  东溪街上有慎修堂,它坐北朝南,面河临街,原为明代监察御史金符的宅第,清咸丰年间,房产转给章家浜金氏后重建,自此以慎修堂为堂名。

  东溪街上有庆善堂,为民国传统建筑。宅主是当年同里的才子陈旭旦,他和当时同里的钱太初、金立初合成“同里三初”。

  东溪街上有杨天骥故居,那是费孝通先生大舅舅的故居。费老曾经在《费孝通在2003——世纪学人遗稿》“暮年自述”中谈起,他的老家在同里镇,那是一个历史上聚集了很多地主和隐退官仕的地方。费老觉得那里是这些绅士居住的好地方……

  东溪街上有任氏宗祠,为清代建筑。当年退思园园主任兰生为了却其父“恤助孤老,不吝兴学,造福桑梓”的义善之举之夙愿,重修宗祠。1937年淞沪抗战期间,里人学者范烟桥曾在祠内开办过中学补习班。

  同里的大户何止这些,光一条东溪街,就可以看到同里人的文化底蕴。那些“墙门人家”走出了多少文人墨客和学而优则仕的后人。

  依旧安静的东溪街,如今有了德馨草堂、子谦客栈、慢生活客栈,一些民居客栈还在装修中。客栈逐渐增加,古镇的悠闲生活也还在继续。

  若能停驻在同里的东溪街,那坐北朝南对河而居的风水绝佳处,不失为一次闹中取静的智慧之选,更是一次浪漫情怀的率性表达。特别是那夏夜的满月下,在临河的东溪街,在波光闪烁的河岸边,和心爱的人坐下来,品一壶清茶,或一杯咖啡,总能相谈甚欢,乡情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