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山大教堂
喀山大教堂是根据沃罗尼欣的设计于1801-1811年建成的,专为存放俄罗斯东正教的重要圣物——喀山上帝之母圣像而建造,并因此而得名。它的外貌具有典型的当时帝国风格的特征。大教堂正门两侧有造型严谨的古典式柱廊向外延伸,宏伟壮观,形成一个半圆形广场教。柱廊的后面露出高达70米的教堂圆顶。教堂前的广场上有一座花岗岩喷泉,还有两位俄国统帅库图佐夫和巴克莱·德·托利的纪念像。
建筑师在设计这座教堂时遇到不少困难。根据东正教教规要求圣堂必须面向东方,因而必然造成教堂往往是侧面对着主要大街。建筑师们采取了把侧面设计得十分壮观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难题。因为人们一看气度非凡的柱廊,就忘记了这不是教堂的正面。这种处理方法极其大胆,富有特色。高大的圆顶居中耸立在一排排圆柱上空,圆顶有70米高。大教堂正面的浮雕、北面柱廊上的雕刻、殿内装饰和油画均出自名家之手。喀山大教堂的内部不大像一般的教堂,而更像一座宫殿。它明亮、轻快,以柱列分隔的长形主堂高大宽敞,中央穹顶辉煌华丽,仰视可见一幅圣母图,周边饰以圣经人物雕刻和水彩壁画。
现在喀山教堂内安葬了俄罗斯著名元帅库图佐夫的骨灰,他墓碑两边挂满了库图佐夫在俄法战争攻陷城市的市旗和钥匙,于教堂的前方由著名雕塑家阿格诺夫雕刻的库图佐夫的雕塑,在他旁边是与其同期的元帅巴克来德托利的雕塑。
喀山教堂名称来自于教堂内所供奉的喀山圣母像。当恐怖伊凡的军队突击喀山时,在烽火中发现了这尊圣像画。由于喀山圣母像不断地传出显灵的事迹,故成了俄罗斯东正数教徒最敬奉的圣像之一。1612—1613年之间当由德特里·玻扎尔斯基公爵所组成的民兵,在解救被波兰军队所占领的莫斯科的战役中,亦带着这块圣像画。在喀山圣母的庇护之下,与波兰军队的交战得到了空前的胜利,从此圣像画被视为俄国军队的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