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门
南京中华门位于南京城正南,明洪武二年至八年(1369~1375)于南唐都城和南宋建康府城南门旧址拓建而成,始称聚宝门,1931年改称中华门,为南京古城墙13个城门中规模最大的城堡式城门,是当今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古城堡,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门布局严谨、构造独特,东西宽118.5米,南北长128米,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设计巧妙,结构完整,有三道瓮城、四道券门贯通。对外的第一道城门分上、中、下三层。上层原建有庑殿式重檐筒瓦顶的镝楼,毁于侵华日军炮火;中层为砖石结构,朝内一排7个藏兵洞;下层中间为瓮城甬道,两侧各有3个藏兵洞。二至四道城门为二层结构,上面有木质城楼,下层为砖石结构。瓮城的东西两侧各建有一条宽11米的斜坡式登城马道,马道陡峻壮阔,可用于运送军需物资,将领亦可策马直登城头。马道下的外侧还各有一排7个小藏兵洞。
1995年,结合中华路、雨花路改造,在中华门城堡周围,建成了中华门广场,新增绿化面积近万平方米,架设一批高杆照明宫灯和草坪灯。广场和镇淮东、西桥的建设,不仅改善了交通状况,而且美化了城堡的外环境,使城堡更显雄壮巍峨。城堡与广场连为一体,相互衬托,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