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辉旅行社电话
0512-65160766

首页  >  镇江旅游  >  定慧寺

定慧寺

     定慧寺始建于东汉兴平年间,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原名普济寺,宋朝时称普济禅院,元代改称焦山寺,清康熙南巡来游焦山时将春改名为“定慧寺”,一直沿用至今。“定慧”二字,取于佛家“由戒生定”,因定发慧和寂照又融,定慧均等之意。"定",即去掉一切私心杂念,思想高度集中;“慧”,即由“闻、思、修”三条途径来增长智慧。“定慧”二字是佛家修行之纲领,可见“定慧”二字颇有深意。定慧寺规模宏大,明代为全盛时期,有殿宇98间、和尚3000人,参禅的僧侣达数万人,加上定慧寺两旁还有18个庵寺,称“十八房”,故在佛教禅寺庙中有着显赫地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古刹,曾有“十方丛林”、“历代祖庭”之称。

     定慧寺的山门朝南,面对象山,游人在此展望,富有“大江东去,群山西来”之感。山门高度虽然不大,但颇为古色古香,庄严典雅。门前有一对明代石狮在镇守山门,威武森严。门楣上有“焦山定慧寺”匾额,为茗山大佛师亲书。山门两旁悬挂有一副颇有气魄的楹联:“长江此天堑,中国有圣人”。在山门迎面的照壁上有明代进士胡缵宗所题的“海不扬波”四个大字,显示了佛教世界清平之意。走进山门,穿过天王殿,定慧寺天王殿前有一座木结构的古式方亭,亭中竖立一块石碑,碑面上刻有乾隆第一次南巡时作的《游焦山歌》,背面是乾隆第三次来焦山时作的《游焦山作歌叠旧作韵》。因是皇帝手书刻碑建亭,故称“御碑亭”。

     大雄宝殿是定慧寺的主体建筑,仍保持明代风格,屋顶雕龙描凤,图案精美,国内外罕见。殿堂金壁辉煌、巍峨壮观。殿内有一盏长明灯高悬在半空,清康熙皇帝所写的“香林”两个大字闪烁于烛光香烟之中,充满着庄严肃穆的气氛。大殿正中供奉着释迦牟尼、药师、弥陀三尊大佛高座在莲花宝座上,面容和蔼慈祥、庄严肃穆。大殿两旁分别排列着十八罗汉像,造型生动,姿态各异,脸容不同,个个神彩奕奕、栩栩如生。主佛的背后,为海岛--善财求法壁塑。海岛正中为观世音,左善财,右龙女分别守卫在两旁。其它神仙分布在海岛各处,这些佛像是根据佛教《华严经》的“善财五十三参”的传说来塑造和布局的。整个海岛图表现了学佛修行的过程,透出佛国的庄严。

     大殿前还有两株近500年的人称“活化石”的银杏树,高大参天,虽然历经千载风霜,却仍然枝叶繁茂,雄姿不减当年。明代银杏,春华秋实,至今依然果实累累,不愧为焦山一大胜景。在大雄宝殿西侧的院里,有一口人工井,号称“东泠泉”,相传是焦光炼丹取水之处,亦称炼丹井。